Editor1's blog

安装 - 奎斯琴·梅耶

奥地利联邦政府工作室

奥地利联邦政府工作室
奥地利联邦教育、艺术与文化部-艺术司 V/1

奥地利联邦教育、艺术与文化部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国际化和网络化对于当代艺术家的重要性,因此该部门于1980年初就开始在国外租用工作室,工作室首先开设在罗马和巴黎,为美术、摄影、录像艺术以及新媒体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提供出国工作的机会。今天,该艺术部门管理着全世界10多个城市的15间工作室:分别设在罗马、纽约、芝加哥、温哥华、伦敦、巴黎、北京、上海、成都、宁波、东京、契斯基克鲁姆洛夫、墨西哥城、罗马等地。当然,对于在诸多城市中设立工作室所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长期与这些国家进行文化友好合作。因此艺术部与中国的合作也体现在了工作室的数量上。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制定新的长期方案,并在一些人们感兴趣的城市开办新的工作室,例如:我们目前正试图在伊斯坦布尔寻找合适的工作室。

每年,所有的工作室都会通过一个公共程序分配给艺术家,分配同时要符合独立外部陪审团的推荐。艺术家不仅能得到一个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每个月还可得到补助金以确保他们的生活以及支付旅费。艺术家们在工作室停留时间大约在3到6个月不等。一些工作室还与文化团体相结合,在那里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展览、策展人及艺术评论家的访问等。

前言

前言

我们本着创新、改革、发展的目的让奥地利所有的艺术家们来中国交流、工作和学习。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让外国人着迷的是中国如何将这些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的。奥地利同样拥有悠久的艺术传统。本次展示的是当前社会上最活跃的艺术家们的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及如何吸收外来文化并使之产生碰撞的。中国在当前全球经济体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改革的中心,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在艺术上的重要贡献。这里展示的作品来自那些富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们。

综上所述,798艺术区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地,北京酷艺堂咨询有限公司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奥地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很高兴能与北京酷艺堂咨询有限公司继续合作,还要特别感谢Karel Dudesek教授在帮助奥地利艺术家们融入中国艺术界所做出的努力。

海迪曼
参赞(文化事务)
奥地利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

前言

前言

2009 年 12 月,ASAP在安妮画廊举办了题为「米饭」的展览。展览在北京进行了一个月,吸引了五千余人前来观看。之后,「米饭」又巡回至深圳,在巴布画廊进行了展示。2010年,另外二十位来自奥地利的艺术家将参与 ASAP 策划的展览。这次的题目是「打包」。

ASAP关注的主要是在中国驻地创作的欧洲/奥地利艺术家,或是用他们自己的手法分析中国文化并将其转译为他们自己的语言的西方艺术家。我们不仅对视觉艺术家有兴趣,对音乐、影像、科学、建筑、设计与文学等类别亦有涉猎。ASAP组织的展览以年为单位,主要在北京举行,并欢迎中国其他城市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今年的参展人里有一位非常特别的奥地利人:于 1922 至1949 年间旅居中国、具备探险家、地理学家、语言学家与植物学家多重身份的约瑟夫·弗朗西斯·洛克。非常感谢阿诺·阿伯腾图书馆以及哈佛学院的丽莎·皮尔森女士慷慨授权,令我们得以在今年的展览中展示洛克的工作成果。

「打包」展里有二十位艺术家将他们在华时期的所理解和体验到的东西向他们自己以及观众进行了转译。这批作品多属概念艺术,并与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和社会层面上的)息息相关。
另外一些参展艺术家的转译只面向他们自己,用形式化的语言叙述了在中国体认到的视觉世界。此类作品大多并非基于事实与数据,而是基于幻觉、想像、误读以及主观的个人建构。

Joseph Francis Rock - 约瑟夫·弗朗西斯·洛克

甘肃西部的藏回战争
作者:约瑟夫·弗朗西·洛克

在甘肃中西部,夏河(Hsia Ho or Summer River)北岸 ,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喇嘛寺,在中国西部它是最大的喇嘛寺,由数百个小房子组成,是5,000个和尚和80个活佛住所,住持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这个著名的寺院叫拉卜楞寺(Labrang Trashi ch’ il),属于黄教。这个少年活佛的居所高居其他建筑物之上,他是西康理塘(Li-hua)人。少年时其父在他作住持期间是摄政王,按木里王的说法他曾是著名的土匪。他是妙语笑金刚,即嘉木样(Laughing Jamb-Yang)的第五代转世,是第一代寺院的创立者,所建寺院是由46个石结构建筑物构成,其中一些有四层高。它是一座正规的城池,周围有城墙环绕,沿城墙有数以百计的转经筒,这些转经筒高约3英尺,直径为1英尺甚至更长,它们被环绕圣殿行走的香客流推动着,几乎是不停地旋转。

Gerlinde Zeiler - 格林德·采勒 Objekts and paintings - 物件与油画

我去中国时没有具体的计划,到了之
后,各种各样新奇的感官冲击、概念
以及事物运作的方式令我困惑。但慢
慢地,我不再执着于用自己的眼睛观
察中国,而是改为试图了解中国人看
待他们自己国家的方式。
因此,在中国创作的关于中国的作品
日益引起我的注意。你可以在海报、
包装、漫画、小玩偶上看到它们。我
把这些「现成影像」通过三种方式反
映了出来:一系列纪录式的照片(内
容是中国街头的广告),受中国漫画
启发的一组相对主观的油画,以及一
套纸板雕塑(把广告里的一些元素和
礼品包装结合,并为它们增加了空间
维度)。

zeiler_1.pngzeiler_2.png

Florian Schmeiser - 弗洛里安·施梅瑟 90 days, 90 seconds - 九十天,九十秒 Every breath you take - 你的每一道呼吸

《九十天,九十秒》录像 / 摄影
由两千多张照片组成的单帧动画。照
片花了九十天在成都、重庆、丹巴、
北京、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拍摄
如今,世界变化的速度令人无法从意
识上把握当下。一天就是一年,就是
一秒。
现代主义是形式对材料的胜利,是表
面对内里的胜利。金属板、薄片、红
木……因为表面粗糙而导致的尘土一
去不复返。
现代生活的舒适可谓那根驱动每个社
会前进的大「胡萝卜」。胡萝卜的另
一面――我们身后――则是一片巨大的由
尘埃、痛苦与绝望组成的云。在现实
中,幻觉与错觉之间存在着一个永恒
的开关,清晰可见,无处不在。面对
着过去和未来的碰撞,憧憬着拥有一
个更好的位置,与此同时,过去迅速
消逝,未来的废墟与大教堂并肩而立
并相互渗透。这其中有承诺,有关于
美好未来的广告与图片,有大楼、建
筑工地,有未来派天堂一般的现代主
义。这些幻象是某场终点未知的旅行
中遗失的环节。
《你的每一道呼吸》由电话、耳机和
音箱组成的装置 / 声音物件
我把这首歌(Every Breath You
Take)献给中国。这不是因为那里
污染严重,空气肮脏,而是为了那里
的人与政治,为了爱与控制之间的紧
密联系。老式电话让我想起数字消
费时代尚未来临的旧日时光,它有

Klaus Schafler - 克劳斯·沙弗勒 2050 Beijing eight stroke city - 2050 北京:八种笔画的城市

中国都市空间当下的高速变化以及新
城市形态与都市风景的出现大部分
是为了经济增长,生活状况与建筑
的这种「跃向未来」的现状(尤其当
2008 年北京奥运和 2010 年上海世博
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时)令中国成为城
市规划的全球实验室。这些状况带来
的一个问题是,有大量具悠久历史的
城市结构与社区在此过程中被铲除,
根据特定历史特点形成的生活形态就
此消失。社会可持续性的问题完全被
忽略,一种集体性的文化健忘正在形
成。
《2050 北京:八种笔画的城市》这
件装置作品虚构出「大北京城」中的
一个区,并对其进行概念化的呈现。
它反映了上述现象与城市发展。作品
并不探讨经济问题,而是聚焦于书法
这一中国文化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为
其提供一种环境及空间。
《2050 北京:八种笔画的城市》这
件装置由八面小旗组成,每面旗代表
了一个想象中的房间(「室」)。房
间的命名与编号来自中国书法里关于「
永字八法」的概念,它们分别叫做写作
室、阅读室、自由言论室、材料室、出
版室、翻译室、诗歌室以及未来档案室。
该装置当中的录像对 2050 年进行了展
望:一辆高科技的甲克虫汽车从城市中
的一个虚构区中穿越而过,途中见到了
上述八种房间、其他城市元素、高速公